【變種病毒】袁國勇等專家倡夏季放寬社距措施 可避免醫療系統冬季崩潰

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、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孔繁毅等4名專家撰文,表示本港應該趁冬季來臨之前,在夏天逐漸放寬社交距離措施,令社區有低度傳播,以便達致更好的疫苗接種和自然感染產生的「混合免疫」效果,避免醫療系統在冬季崩潰。但在放寬措施期間,未完成接種疫苗的高危人士,外出時應該佩戴N95等高規格的口罩,要每日做快速檢測,以便及早治療患者。

袁國勇聯同其他專家指出,夏天逐漸放寬社交距離措施,令社區有低度傳播,以便達致更好的疫苗接種和自然感染產生的「混合免疫」效果,避免醫療系統在冬季崩潰。
袁國勇聯同其他專家指出,夏天逐漸放寬社交距離措施,令社區有低度傳播,以便達致更好的疫苗接種和自然感染產生的「混合免疫」效果,避免醫療系統在冬季崩潰。
袁國勇指,根據新加坡的經驗,如果香港完全放寬社交距離措施,入境旅客全部居家檢疫的話,香港的單日確診個案可能達到3000至2.1萬宗。
袁國勇指,根據新加坡的經驗,如果香港完全放寬社交距離措施,入境旅客全部居家檢疫的話,香港的單日確診個案可能達到3000至2.1萬宗。
袁國勇等專家表示,要持續監察學校、幼稚園和幼兒照顧和防疫設施的情況。
袁國勇等專家表示,要持續監察學校、幼稚園和幼兒照顧和防疫設施的情況。

專家團隊指,根據新加坡的經驗,如果香港完全放寬社交距離措施,入境旅客全部居家檢疫的話,香港的單日確診個案可能達到3000至2.1萬宗,高峰時需要氧氣治療的入院人數會達到大約1000人,死亡個案將主要是未完全接種和本身有病患的患者;而在夏天,新冠病毒的活躍程度較低,感染引發的炎症亦較輕,因此在夏天逐步放寛措施是較好的做法。

團隊又認為,除非出現新變種病毒或者患者是高危人士,否則確診人士應該盡量居家隔離,毋須針對Omicron不同亞系,而採取不同策略。至於圍封強檢和發出強制檢測公告的措施,團隊認為是昂貴、擾民和浪費資源,在容許社區低度傳播之下,應該放棄,學生和教職員返學校前要做快測的做法亦可以取消,但要持續監察學校、幼稚園和幼兒照顧設施的情況,並集中在醫院、幼稚園、安老院等高危地點追蹤個案。

至於通關問題,團隊指,目前輸入個案對本地疫情的影響已經變得輕微,而且所有旅客抵港之前,都需要先完成接種疫苗,即使他們抵港後驗出陽性,亦不會為醫療系統帶來不能承受的負擔。在內地維持動態清零之下,香港應優先與海外通關,建議當局規定抵港人士在到埗時、抵港後首3日和第10日進行核酸檢測,期間亦要每日自行做快速檢測,逐漸將酒店檢測期,轉為居家檢疫。

團隊認為,過了冬季,希望本港有超過9成半人打齊針,混合免疫覆蓋率超過7成,雖然到時仍會有不同變種病毒,但患者病情都只會輕微,市民的生活可以大致回復正常,當局毋須再透過大規模核酸測尋找個案和監測,公立醫院亦將會有空間,應付過去3年積壓的非緊急服務需求。長者和長期病患者就要每年打加強劑。

最新文章